待时而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出处《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例子昭王深自韬晦,养兵恤民,待时而动。(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
注音ㄉㄞˋ ㄕˊ ㄦˊ ㄉㄨㄥˋ
繁体待時而動
感情待时而动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谜语预备
近义词相机而行、待时而举
反义词轻举妄动
英语bide one's time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二话没说(意思解释)
- 胡作非为(意思解释)
- 不过尔尔(意思解释)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意思解释)
- 拭目以待(意思解释)
- 倒悬之危(意思解释)
- 云天雾地(意思解释)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释)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释)
- 困而不学(意思解释)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阳春白雪(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风虎云龙(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牵肠挂肚(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故态复萌(意思解释)
- 奋起直追(意思解释)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释)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意思解释)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释)
- 聪明伶俐(意思解释)
- 横拖倒扯(意思解释)
- 甘拜下风(意思解释)
- 发人深思(意思解释)
- 牛衣对泣(意思解释)
- 饱学之士(意思解释)
- 拔毛连茹(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以文乱法 |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
艺高人胆大 |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
掉舌鼓唇 |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
笃近举远 |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
空谷传声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
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妻儿老少 | 见“妻儿老小”。 |
粗服乱头 |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大开方便之门 | 给予极大的方便。 |
女扮男装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生拉硬扯 |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
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共为唇齿 | 比喻互相辅助。 |
时不我待 |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千家万户 | 众多人家。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