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困扶危的成语故事


救困扶危

拼音jiù kùn fú wēi

基本解释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

出处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暂未找到成语救困扶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救困扶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吠影吠声 清 梁启超《管子传》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
坚强不屈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人才济济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默不做声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当机立断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简明扼要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