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切在心的成语故事


切切在心

拼音qiè qiè zài xīn

基本解释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出处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不期被住持爷知觉,施恻隐之心,释放我等,又赐诸弟兄财物,至今感佩不忘。小人切切在心,报恩无地。”


暂未找到成语切切在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切切在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默默无闻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骨肉分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放牛归马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前因后果 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所作所为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齐头并进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晕头转向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靡所底止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气充志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