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拦西阻的成语故事


东拦西阻

拼音dōng lán xī zǔ

基本解释指极力阻拦。

出处《雪岩外传》第十回:“众家人听说,忙东拦西阻的教他们止声。”


暂未找到成语东拦西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东拦西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乐道安命 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想望丰采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凤毛麟角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到此为止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