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多难的成语故事


国家多难

拼音guó jiā duō nàn

基本解释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暂未找到成语国家多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国家多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师心自是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七搭八扯
富贵骄人 《陈书 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想望丰采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同心合力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