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成语故事

拼音dé yì wàng xíng
基本解释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得意忘形的典故
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又名嗣宗,是魏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隐士。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非常不满,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纵情于山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非常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史书中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得意忘形)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来去无踪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节用裕民 |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酒囊饭袋 | 宋 陶岳《荆湖近事》:“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
生龙活虎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和风细雨 |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争先恐后 |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
临危受命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止于至善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