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诸于世的成语故事


公诸于世

拼音gōng zhū yú shì

基本解释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

出处《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暂未找到成语公诸于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公诸于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进种善群 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含辛茹苦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绳之以法 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一无所有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泥牛入海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悬而未决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穷乡僻壤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胸有成竹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春风风人 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