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不反顾的成语故事

拼音yì bù fǎn gù
基本解释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
出处《文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作“义不反顾”。
议不反顾的典故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子,不但会击剑抚琴,更擅长写诗作赋。他的才华深得汉武帝赏识,因此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官。这个时候,刚巧赶上鄱阳令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唐蒙征集了很多的民工,还把他们的首领给杀害了。这引起了巴蜀人民的不安和惊恐,于是发生了一场骚乱。这件事传到汉武帝那里后,他立即派司马相如去安抚民众。为了给巴蜀人民一个交代,汉武帝还要司马相如写一篇文告,向他们好好作一番解释。司马相如照汉武帝的吩咐写了一篇文告,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调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大家并不是陛下的本意。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镝而上,绝不容许回头看(就是义无反顾的意思,原文就是此成语),宁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司马相如处理这件事的方式非常得当,骚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修路的工程又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汉武帝因司马相如办事得力,非常满意,便拜他为中郎将,辅佐自己。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议不反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倒栽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照脊梁一拳,打个不提备,跌了一个倒栽葱,把一个小孩子也丢在路边啼哭。” |
信口开合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
满满当当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原来银包不大,止那七两多银子已是包得满满当当的了,那里又包得这十两银子去?” |
价值连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齐头并进 |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
狐死首丘 | 战国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
暴发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
刻骨铭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凤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
群龙无首 |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