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假义的成语故事

拼音jiǎ rén jiǎ yì
基本解释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暂未找到成语假仁假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假仁假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穷光蛋 | 钱钟书《围城》:“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穷光蛋,同时也让许多不知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 |
改俗迁风 | 《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
狼号鬼哭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 |
后继有人 | 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
物阜民安 |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
眼空一世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
齐头并进 |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
恶衣恶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肝胆欲碎 | |
目不转睛 |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