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的成语故事

拼音zhōng liú dǐ zhù
基本解释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出处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砥柱的典故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丞相。当时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有一次,他们三人坐着说话,晏婴从他们面前走过,他们傲慢非常,谁也没有站起来行礼。晏婴对齐景公说:“我听说明君手下的勇士,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幼之礼,内能除暴,外能抗敌。现在主公手下的三个勇士,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幼之礼,内不能除暴,外不能抗敌,恃功自傲,这是国家祸乱的根源啊!我看该把他们除掉。”齐景公说:“可这三人勇猛异常,且家势庞大,既没人能抓得住,也没人能杀得了。”晏婴想了想说:“主公可派人送两个桃子给他们,就说赐给最勇敢的两个人。”
这一天,三位勇士被请到王宫外,使者送来两颗桃子,并对他们说:“使臣送来两个桃子。国君觉得你们三人功勋卓著,只有你们三个人才配吃这样的好桃。可惜只有两个,你们何不论功吃桃呢?”说完,放下桃子便出去了。
公孙接率先说道:“我曾陪国君出去打猎,第一次杀死一头野猪,第二次杀死一头猛虎。别人无法跟我比,我应该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就拿了一颗桃子。田开疆说:“我率领军队几次打败进攻齐国的敌人,我大概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也拿了一颗桃子。古冶子一看,横眉立目地站起来说:“我曾经为国君驾着马车渡河,一头巨鼋(yuán)咬住了马腿,钻进河中间急流的砥柱之下。在这紧要关头,我纵身一跳,潜入水底,逆流行百步,顺流漂了九里,才杀了巨鼋,救主公脱了险。难道我不比二位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吗?”说着便“唰”地一声拔出宝剑。
公孙接和田开疆感到十分惭愧,公孙接说道:“我的勇敢不如你,功劳也不如你。但我却居功恃勇,毫不谦让地拿了一颗桃子,是贪功的小人。但我不是懦夫,敢作敢当。”说完交出桃子,拔出剑自杀了。田开疆也一声不响地交出桃子,拔剑自杀。古冶子看着两具尸体和两颗桃子说:“我们三人本来亲如兄弟,现在为了争这两颗桃子,你们两人都被我逼得自杀了。我如果独活,是不仁;我自吹自擂而羞辱勇士,是不义;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还不肯死,就是不勇。”他把两颗桃子放在两具尸身上,也举剑自杀了。使者回宫向齐景公报告:“三个人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一声,下令将他们厚葬。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中流砥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学贯中西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
二百五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
亭亭玉立 | 《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
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戒骄戒躁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
如履薄冰 |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如法炮制 | 宋 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 |
广阔天地 |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
连编累牍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
九霄云外 |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