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为役的成语故事


无能为役

拼音wú néng wéi yì

基本解释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无能为役的典故

春秋时期,有一年齐项公派兵攻打鲁国,包围了鲁国北部边垂的小城龙地。齐顷公有一位宠信的将领,名叫卢蒲就魁(kuí),想争夺战功,就首先去攻击龙地的城门,但龙地的守兵很英勇,经过一番厮杀(sī shā),把他抓住了。齐顷公非常着急,赶忙派人送信说:“你们别杀死卢蒲就魁,我答应不进入龙地,愿意与你们讲和。”可是龙地的将士们不听,将卢蒲就魁杀死,并且把尸首摆在城墙上,让城外的齐军观看。为此齐顷公十分气愤,他亲自击鼓督战,齐军拼死作战,爬上城墙,只用三天时间就攻入龙地,接着又占领了巢丘。卫国同鲁国比较友好,卫侯眼见鲁国遭到侵犯,就派孙良夫、石稷(jì)等领兵前去援救。卫军在路上与齐军相遇。石稷看到齐军很强大,心里害怕,打算撤兵回去,但孙良夫不同意。卫军与齐军交战不久,便败下阵来。石稷忧虑地说:“再打下去恐怕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如果损失了军队,回去无法向国君报告。请孙先生先带军队撤退,您是卫国的卿土,一旦有所损伤,是我们卫国的耻辱,我先抵抗一阵。”孙良夫撤退了,齐军却咬住不放,幸而新筑人仲叔于奚(xī)阻止了齐军,救出了孙良夫,使他免于遭灾。

孙良夫得救后,不肯罢休。他跑到晋国去请求救兵。正巧鲁国也派大夫臧孙许来求救晋侯。当时晋国的中军统帅是克,他掌握着晋的朝政。克本来就与齐顷公有怨仇,他向晋景公请求率兵去援救鲁国和卫国。晋景公同意,说:“就用700辆战车的兵力吧!”可是,克嫌战车数量太少,请求晋侯再多派一些。他对晋景公说:“700辆战车,这是从前晋文公时候‘城濮(pú)之战’的战车数目。那是因为有晋文公那样的英明国君,还有像先轸(zhěn )、狐偃(hú yǎn)那样机智的大夫,所以才取得胜利。可我呢?与他们相比能力远不如他们,我就是做他们的仆役恐怕还不够格呢,所以我要求派800战车!”晋景公答应了克的要求,派了800辆战车给他,让克率领中军,土燮(xiè)辅佐上军,栾(luán)书指挥下军,韩厥(jué)为司马,浩浩荡荡地向齐国开去。战斗中,晋国获胜,齐国拿出许多宝物给晋国,并让出大块土地给鲁国。晋齐双方在爱姜结了盟。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无能为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可多得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李代桃僵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外圆内方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炙手可热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无法无天 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视微知着
归马放牛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挖空心思 清 俞万春《荡寇志》:“今此贼挖空心思,用到如许密计,图我安如泰山之郓城。”
风俗人情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视死如归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