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砖的成语故事

拼音qiāo mén zhuān
基本解释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出处明 西湖居士《春游》:“这是敲门砖,敲开便丢下他。我们既作了官,做诗何用。”
敲门砖的典故
古代科举考试,往往要考八股文,应考的人把八股文的套路练熟,以便在考场上应用。如果没考中,就说“撞太岁”,冒险撞运气;如果考中了,就把八股文的那一套程式称之“敲门砖”,进了门完全可以扔掉敲门的砖头。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敲门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雪兆丰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
照葫芦画瓢 |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
肝胆欲碎 | |
空口无凭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
半吊子 |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 |
安步当车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
藏形匿影 |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
指天誓日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 |
飞檐走壁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