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无一失的成语故事

拼音wàn wú yī shī
基本解释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出处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万无一失的典故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成败在于决断,现在行动可以万无一失。韩信没听蒯通的。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万无一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双栖双宿 | 宋 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
引物连类 |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
倒背如流 | 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
闻声相思 | 《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
水至清则无鱼 |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全科人儿 | |
势力之交 |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
凿壁借光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结党营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