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国济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出处《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例子[郑相国] 匡国济时,终始一致,文经武纬,何谢古人!唐·康骈《剧谈录·凤翔府举兵》
基础信息
拼音kuāng guó jì shí
注音ㄎㄨㄤ ㄍㄨㄛˊ ㄐ一ˋ ㄕˊ
繁体匡國濟時
感情匡国济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挽救时局。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革风易俗(意思解释)
- 万众一心(意思解释)
- 新仇旧恨(意思解释)
- 形影相顾(意思解释)
- 和风细雨(意思解释)
- 蹑手蹑脚(意思解释)
- 时易世变(意思解释)
- 倒悬之危(意思解释)
- 兢兢战战(意思解释)
- 官僚主义(意思解释)
- 万里长城(意思解释)
- 气象万千(意思解释)
- 绊脚石(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拔苗助长(意思解释)
- 兵戎相见(意思解释)
- 升官发财(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释)
- 超然绝俗(意思解释)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离本趣末(意思解释)
- 满面春风(意思解释)
- 无穷无尽(意思解释)
- 举足轻重(意思解释)
- 师严道尊(意思解释)
- 材优干济(意思解释)
- 忠果正直(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倒果为因 | 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
从俗就简 |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
畏缩不前 |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
帮倒忙 | 指主观上想帮忙,实际上却起了反作用。 |
严刑峻法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挥霍无度 | 任意花钱没有节制。挥霍;亦作“挥攉”。摇手称挥;反手称攉。引申为任意花钱。度:限度。 |
河鱼腹疾 | 指腹泻。 |
危急关头 |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抱恨黄泉 |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胡子拉碴 |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男大当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
起死回生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以夷制夷 |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豁然开朗 |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
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息息相关 |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振聋发聩 |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