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一是

拼音yī shì
注音一 ㄕˋ

词语解释

一是[ yī shì ]

⒈  一概。谓一切。犹言统一的标准。全凭。

引证解释

⒈  一概。

《宋史·选举志六》:“度宗 咸淳 六年,命参酌旧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

⒉  谓一切。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⒊  犹言统一的标准。

《宋史·食货志上一》:“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於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
《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载者,则听之於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

⒋  全凭。

《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分字解释

※ "一是"的意思解释、一是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吧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为什么老朋友老同学都不到你那儿去玩?一是因为你那是门禁森严,不容易进去;二是因为你们夫妇说话总像吵架,让客人感到不安。

2.对于这起交通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形,目击者人各异词,莫衷一是,使得获报前来的员警无从下手。

3.五月五日五成双,五种心绪一扫光:一是郁闷随风飘,二是愁思空中抛,三是烦恼云中游,四是愤懑雨中流,五是失意雷劈散,十全十美幸福揽。

4.幽默有两个要素,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超脱的眼光。

5.这个会议开得真糟,大家议论纷纷,但又莫衷一是,你说咋办?

6.我爸爸给我讲的这些事情之后我又感觉有点莫衷一是了。

7.我最近在忙两件事情,一是在筹划买断书肆洛阳的分号事宜。

8.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执一说,莫衷一是,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有自己的追求。

9.摘要关于明成祖迁都的问题,历史上议论纷繁,莫衷一是。

10.盲目追求第一是一种浮躁和居功自恃的表现,妄自菲薄缺乏自信同样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