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
词语解释
报应[ bào yìng ]
⒈ 佛:指有施必有报,有感必有应,故现在之所得,无论祸福,皆为报应。
英retribution;
⒉ 回报。公正的惩罚行为或效果。
例一意孤行理所应当引起恼怒的报应。
英nemesis;
引证解释
⒈ 古人信奉天人感应之说,把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变化说成是对人事治乱的反应或预示,称为报应。
引《汉书·成帝纪》:“朕亲飭躬,郊祀上帝。皇天报应,神光并见。”
《魏书·世祖纪》:“岂朕精诚有感,何报应之速,云雨震洒,流泽霑渥。”
⒉ 指祭祷的灵验。
引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明微》:“李明微 法师, 福州 人,道戒孤高,为人拜章伏词,报应甚著。”
⒊ 佛教语。原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专指种恶因得恶果。
引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
宋 苏轼 《袁宏论佛说》:“又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復受形,生时善恶,皆有报应。”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随人善恶细微,各彰报应。”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一章:“‘你也相信报应?’ 剑平 不由得笑了。”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今王舅 博(张博 )数遗王书,所言悖逆……而恬有 博 言,多予金钱,与相报应,不忠莫大焉。”
例如:你这样专干坏事,难道不怕报应吗!4.往还,交往。
⒋ 回报;回音。
引宋 司马光 《抚纳西人诏意》:“曏边臣奏陈,云彼君臣失职,及移文詰问,曾无报应。”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而 宇文丈 坚谓 长沙 去山前迢递,报应不免迟缓,恐误事机。”
国语辞典
报应[ bào yìng ]
⒈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专指做坏事的人必定会遭受恶运。
引《须赖经》:「一切诸法,报应有二,种善者生善道,种恶者随恶道。」
《红楼梦·第一五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
近果报
最近近义词查询:
无可奈何的近义词(wú kě nài hé)
儿女的近义词(ér nǚ)
会堂的近义词(huì táng)
干瘪的近义词(gān biě)
今日的近义词(jīn rì)
选举的近义词(xuǎn jǔ)
蕴藉的近义词(yùn jiè)
显现的近义词(xiǎn xiàn)
动作的近义词(dòng zuò)
拷打的近义词(kǎo dǎ)
现象的近义词(xiàn xiàng)
民风的近义词(mín fēng)
附近的近义词(fù jìn)
陌生的近义词(mò shēng)
质问的近义词(zhì wèn)
廉价的近义词(lián jià)
出发点的近义词(chū fā diǎn)
及格的近义词(jí gé)
考虑的近义词(kǎo lǜ)
技艺的近义词(jì yì)
干练的近义词(gàn liàn)
自动的近义词(zì dòng)
紧密的近义词(jǐn mì)
充斥的近义词(chōng chì)
特质的近义词(tè zhì)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