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词语解释
道教[ dào jiào ]
⒈ 公元前6世纪时,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一种宗教,奉老子为教祖,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英Taoism;
引证解释
⒈ 道德教化。
引《墨子·非儒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倍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晋书·王沉传》:“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
《明史·孝义传序》:“观其至性所激,感天地,动神明,水不能濡,火不能爇,猛兽不能害,山川不能阻,名留天壤,行卓古今,足以扶树道教,敦厉末俗,纲常由之不泯,气化赖以维持。”
⒉ 我国主要宗教之一, 东汉 张道陵 根据传统的民间信仰而创立,到 南北朝 时盛行起来。奉 元始天尊、太上老君 为教祖。初时,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 金 元 以后分正一、全真二派。
引《周书·武帝纪上》:“十二月癸巳,集羣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明 冯梦龙 《梦磊记·观梅感梦》:“朕乃 宋 朝第八代天子是也,初封 端王,入承大统,素好道教,别号 道君皇帝。”
⒊ 指佛教。
引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 宋文帝 ﹞又遣沙门 法长、道冲、道儁 等往彼祈请,并致书於 跋摩 及 闍婆王婆多伽 等,必希顾临 宋 境,流行道教。”
国语辞典
道教[ dào jiào ]
⒈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为教祖的宗教。相传创于东汉张陵,陵著有道书二十篇,自号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以符咒为人治病,讲炼丹长生之术,入教者须缴纳五斗米,时人称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经弟子广布,信徒渐增,遂正式成为道教,流传于全国。
近玄教
英语Taoism, Daoism (Chinese system of beliefs)
德语Daoismus (S, Philos)
法语taoïsme
最近近义词查询:
一会儿的近义词(yī huì er)
身体的近义词(shēn tǐ)
考据的近义词(kǎo jù)
终身的近义词(zhōng shēn)
经理的近义词(jīng lǐ)
改革的近义词(gǎi gé)
守法的近义词(shǒu fǎ)
身故的近义词(shēn gù)
保险的近义词(bǎo xiǎn)
发展的近义词(fā zhǎn)
会萃的近义词(huì cuì)
相交的近义词(xiāng jiāo)
饰物的近义词(shì wù)
感染的近义词(gǎn rǎn)
打斗的近义词(dǎ dòu)
离合的近义词(lí hé)
超越的近义词(chāo yuè)
部署的近义词(bù shǔ)
方圆的近义词(fāng yuán)
替身的近义词(tì shēn)
除去的近义词(chú qù)
开心的近义词(kāi xīn)
飞翔的近义词(fēi xiáng)
隐士的近义词(yǐn shì)
战胜的近义词(zhàn shè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zhú gàn gōng竺干公
- fāng biàn方便
- shā tǔ沙土
- láng qián郎潜
- dòng néng动能
- jiàn yì gǎn wéi见义敢为
- mìng jiè命介
- mò nián末年
- zhān shè瞻涉
- nián yòu年幼
- kāi lù shén开路神
- dǎo zhì导致
- yī tīng一听
- dào cǎo rén稻草人
- wéi zhēn为真
- chén huà chéng陈化成
- shì tóng qín yuè视同秦越
- nèi mìng fù内命妇
- gǒu dōng xī狗东西
- sān guó三国
- yī lù lái一路来
- wēng fāng gāng翁方纲
- gǎi jiàn改建
- máo chā矛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