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
词语解释
县令[ xiàn lìng ]
⒈ 官名,旧时一县的行政长官。
例今之县令。——《韩非子·五蠹》
会县令摄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县令遣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county magistrate;
引证解释
⒈ 高名令闻。
引《庄子·外物》:“饰小説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
成玄英 疏:“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説,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於至道。”
⒉ 一县之行政长官。 周 有县正,掌县之政令。 春秋 时县邑之长称宰、尹、公、大夫,其职同。 秦 汉 县万户以上者称令,不及万户者称长。 晋 隋 因之。 唐 时县置令,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不分令长。 宋 因 唐 制,其京朝官任县令职者,称知某县事。 元 县置达鲁花赤,以县尹为副。 明 清 称知县。辛亥革命后改为县知事。后称县长。
引《韩非子·八经》:“县令,约其辟吏。”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 蜀,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蜀 人以为宠。”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县令不以言,连帅不以信,民就穷而敛愈急,吾见刺史之难为也。”
《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弊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
胡三省 注:“古者县大夫,至 春秋 时有邑大夫。县令,起于 战国 之时, 秦 汉 因之。”
国语辞典
县令[ xiàn lìng ]
⒈ 职官名。古代负责管理一县的长官。历代的名称略有不同,周代称为「县正」,春秋时称为「县宰」,秦汉时,县万户以称为「县令」,不及万户者称为「县长」,明清置「知县」,民初称为「县知事」,今则称为「县长」。
近县长 邑宰
最近近义词查询:
费用的近义词(fèi yòng)
兴兵的近义词(xīng bīng)
确实的近义词(què shí)
采取的近义词(cǎi qǔ)
手书的近义词(shǒu shū)
积压的近义词(jī yā)
红色的近义词(hóng sè)
暗笑的近义词(àn xiào)
干事的近义词(gàn shì)
精良的近义词(jīng liáng)
生果的近义词(shēng guǒ)
一般的近义词(yī bān)
乞食的近义词(qǐ shí)
外表的近义词(wài biǎo)
合谋的近义词(hé móu)
素质的近义词(sù zhì)
简要的近义词(jiǎn yào)
人工的近义词(rén gōng)
单元的近义词(dān yuán)
起草的近义词(qǐ cǎo)
怎么的近义词(zěn me)
顿首的近义词(dùn shǒu)
按摩的近义词(àn mó)
亲热的近义词(qīn rè)
替身的近义词(tì shē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cǎo běn草本
- huī yì恢毅
- yī jū一拘
- kāi tuò开拓
- bèi yù wàng ēn背义忘恩
- xuán jí玄及
- wǔ dùn五盾
- bō guāng lín lín波光粼粼
- tóu yūn mù xuàn头晕目眩
- yí jīng遗精
- cí yán yì zhèng词言义正
- guā dā dā呱打打
- mìng zhòng命中
- kǒu xiāng táng口香糖
- xī mén西门
- mù nè木讷
- miào yì庙议
- gāng cháng纲常
- pián tǐ wén骈体文
- jí lǐ sī辑里丝
- zhěng dùn整顿
- dīng dōng丁东
- bàn diǎn半点
- hào rán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