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作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湖畔树叶还没有掉落,潇湘一带秋天正要来临。

高敞的书斋,今夜风雨飘摇,孤独地躺卧在武昌城中。

对故乡的思念重又萦绕心头,身处江汉不由产生凄凉之情。

不知高飞天外的鸿雁,为什么事情乐于远途跋涉,高飞天外呢?

注释

武昌:今湖北省会武汉市武昌镇。

洞庭:湖名,在湖南之北,长江南岸。

潇湘:湖南省二水名。

高斋:高敞的书斋。

桑梓(zǐ):《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梓二木,故后人用以喻家乡。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

凄其:寒冷的样子。

江汉:汉水流至湖北省汉口入长江,故称江汉,武昌在汉口对岸。

长征:长途跋涉。

参考资料:

1、钱仲联.明清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0页

2、张贤蓉.中华古典名著读本:京华出版社,1998年09月第1版:第19页

在武昌作创作背景

  作者在壮年时曾远离桑梓、流寓江湘,而这首五律,正是写于秋肃将临、诗人客居武昌的时候。秋天的肃杀凄凉,让作者更生思乡之情,于是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篇。

参考资料:

1、洪珏.明人诗词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01月第1版:第81页

在武昌作鉴赏

  首联“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洞庭”“潇湘“点明客居地域,“叶未下“这个意象,则用来印证“秋欲生”的时令,是袅袅秋风将降的物候特征。此处化用《楚辞·湘夫人》:“塌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说洞庭湖边木叶虽然尚未凋零飘落,而秋意似乎已先来到了诗人的心上,已感觉到凉秋的逼进了。营造了一种秋未至而情欲悲的氛围。

  颔联“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是紧承首联“秋欲生”而来,季节变化的信号自然是风雨。在风雨催秋声中,诗人无奈,只好一个人在武昌城书斋中闷头睡大觉了。这两句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

  颈联“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又承颔联“独卧”而来,转入直接抒情,第五句入思乡,第六句以江汉抱合,紧承前半首。高斋独卧,冷雨敲窗,作者借此烘托出客居他乡的冷落凄清,顺理成章地将思乡之情在这里抒发出来,显得更加真挚感人。

  尾联写到天外传来雁声,诗人发问。这末二句,表面上是问雁,实际上是以雁衬人,相辅而相成,借雁来抒发自己远离桑梓、流寓江湘的感情。

  全诗感情脉膊的发展极其自然,“秋欲生”,自然表现为“今夜雨”,因雨而“独卧”,由“独卧”而思家。联联相承,句句牵引,丝丝入扣。全诗八句,一气呵成,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徐祯卿简介

唐代·徐祯卿的简介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共有诗(196篇)

猜你喜欢

忆远曲

唐代元稹

忆远曲,郎身不远郎心远。沙随郎饭俱在匙,
郎意看沙那比饭。水中书字无字痕,君心暗画谁会君。
况妾事姑姑进止,身去门前同万里。一家尽是郎腹心,

赠揭景哲茂才别

元代范梈

司揭本楚官,子孙以官氏。揭阳汉建侯,氏实出于史。

同源而异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穷昆仑?

乙巳岁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书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内成十诗奉寄 其二

宋代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颜。乡闾接营道,风物近庐山。

万石今兴废,三亭谁往还。不知零与永,二郡孰安閒。

奉送浙江省危宰郎中除湖广

元代吴景奎

毗赞仪曹觐九关,南从宰属缀鹓班。庾楼月上偕僚佐,郎省星移镇獠蛮。

叶落洞庭秋雨后,书来吴会莫云间。阴阴官柳相迎送,天骥催归十二闲。

王逸塘五十生日

清代郑孝胥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岂无髀肉叹,自诡时未至。

时至当云何,奈此囊底智。控弦虽不发,天下识猿臂。

诉衷情令

宋代杨炎正

露珠点点欲团霜。分冷与纱窗。锦书不到肠断,烟水隔茫茫。

征燕尽,塞鸿翔。睇风樯。阑干曲处,又是一番,倚尽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