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乐
[唐代]:元稹
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尔是此山鸟,安得失乡名。
应缘此山路,自古离人征。阴愁感和气,俾尔从此生。
我虽失乡去,我无失乡情。惨舒在方寸,宠辱将何惊。
浮生居大块,寻丈可寄形。身安即形乐,岂独乐咸京。
命者道之本,死者天之平。安问远与近,何言殇与彭。
君看赵工部,八十支体轻。交州二十载,一到长安城。
长安不须臾,复作交州行。交州又累岁,移镇广与荆。
归朝新天子,济济为上卿。肌肤无瘴色,饮食康且宁。
长安一昼夜,死者如陨星。丧车四门出,何关炎瘴萦。
况我三十二,百年未半程。江陵道涂近,楚俗云水清。
遐想玉泉寺,久闻岘山亭。此去尽绵历,岂无心赏并。
红餐日充腹,碧涧朝析酲。开门待宾客,寄书安弟兄。
闲穷四声韵,闷阅九部经。身外皆委顺,眼前随所营。
此意久已定,谁能求苟荣。所以官甚小,不畏权势倾。
倾心岂不易,巧诈神之刑。万物有本性,况复人性灵。
金埋无土色,玉坠无瓦声。剑折有寸利,镜破有片明。
我可俘为囚,我可刃为兵。我心终不死,金石贯以诚。
此诚患不至,诚至道亦亨。微哉满山鸟,叫噪何足听。
山中思歸樂,盡作思歸鳴。爾是此山鳥,安得失鄉名。
應緣此山路,自古離人征。陰愁感和氣,俾爾從此生。
我雖失鄉去,我無失鄉情。慘舒在方寸,寵辱将何驚。
浮生居大塊,尋丈可寄形。身安即形樂,豈獨樂鹹京。
命者道之本,死者天之平。安問遠與近,何言殇與彭。
君看趙工部,八十支體輕。交州二十載,一到長安城。
長安不須臾,複作交州行。交州又累歲,移鎮廣與荊。
歸朝新天子,濟濟為上卿。肌膚無瘴色,飲食康且甯。
長安一晝夜,死者如隕星。喪車四門出,何關炎瘴萦。
況我三十二,百年未半程。江陵道塗近,楚俗雲水清。
遐想玉泉寺,久聞岘山亭。此去盡綿曆,豈無心賞并。
紅餐日充腹,碧澗朝析酲。開門待賓客,寄書安弟兄。
閑窮四聲韻,悶閱九部經。身外皆委順,眼前随所營。
此意久已定,誰能求苟榮。所以官甚小,不畏權勢傾。
傾心豈不易,巧詐神之刑。萬物有本性,況複人性靈。
金埋無土色,玉墜無瓦聲。劍折有寸利,鏡破有片明。
我可俘為囚,我可刃為兵。我心終不死,金石貫以誠。
此誠患不至,誠至道亦亨。微哉滿山鳥,叫噪何足聽。
唐代·元稹的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共有诗(562篇)
宋代:
黄庭坚
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寻漫浪。
忽闻天上故人来,呼船凌江不待饷。
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尋漫浪。
忽聞天上故人來,呼船淩江不待饷。
明代:
王绂
东风无处不阳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独含憔悴色,多应不乐近嚣尘。
東風無處不陽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獨含憔悴色,多應不樂近嚣塵。
清代:
顾炎武
大海天之东,其处有黄金之宫,上界帝子居其中。
欲往从之,水波雷骇。几望见之,以风为解。徐福至彼,止王不来。
大海天之東,其處有黃金之宮,上界帝子居其中。
欲往從之,水波雷駭。幾望見之,以風為解。徐福至彼,止王不來。
:
林朝崧
墙东灶北甘隐沦,拉许排巢俱放诞。道德遥师苦县聃,呻吟时学郑人缓。
尘鞿已脱幸身閒,年矢每催悲日短。烧炼倘无鸿宝术,服食愿求麋角散。
牆東竈北甘隐淪,拉許排巢俱放誕。道德遙師苦縣聃,呻吟時學鄭人緩。
塵鞿已脫幸身閒,年矢每催悲日短。燒煉倘無鴻寶術,服食願求麋角散。